面对众多的基金经理以及天花乱坠的宣传,投资者们该何去何从?该如何了解基金经理?如何选择基金经理?叨姐整理数据、查阅资料,梳理如下: 基金经理是做什么的? 所谓基金,就是集合众多投资者的资金,然后由基金经理去管理这笔资金。投资者购买基金,本质上就是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去管理,基金只是筹集资金的方式而已。面向不特定的公众筹集的基金,就是公募基金。 基金经理就是基金的管理人,全权负责基金的管理。可以说,一只基金业绩如何,几乎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个人。人们所谓的“操盘手”,更多是基金公司交易员的角色,交易员是执行基金经理的决策的人,是基金经理的“手”。基金经理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必须做重大决策的职业,这是与别的所有行业的不同之处。 比如说,基金经理现在管理着基金,今日买某只股票是决策,不买也是决策,买百分之五是决策,卖百分之十也是决策;今日空仓是决策,半仓满仓也是决策。只要钱在基金经理手上,基金经理就是在做决策。通常大多数职业,三年五载也不会做一次重要的决策。基金经理不但时时刻刻需要做决策,而且做出的决策都非常重大,因为基金经理管理着大量的客户的资金,虽然他们并不保本保收益,但是他们承担着声誉和职业前途的风险。 基金经理这个行业高度透明,谁的业绩好还是不好,网上全都能查到,比如金融界基金。 基金经理是基金运作的“灵魂人物”,基金经理的好坏常常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基金业绩的好坏。俗话说的好,大部分的人都是感性的动物,基金经理也不例外,故而选择起来也会有一定难度,叨姐建议可以从以下维度对基金经理进行一定考量: 第一、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、任职年限。一个稳定的管理团队对基金业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,尤其是对基金长期业绩的贡献。虽说投资经验不能当饭吃,但是通常来说,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应对极端情况时,会更加沉稳。尤其是经过牛熊周期“洗礼”的基金经理,从长期来看,基金业绩会表现的更加平稳。 第二、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。让一个做茶叶蛋的去造导弹,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。随着基金行业的迅速扩充,基金经理的质量和数量增长却并未能很好赶上这一节奏。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,有些基金经理之前是做宏观策略的,结果却被安排在指数基金基金经理的位置上,有些基金经理一直是做固定收益的,然而又被安排管理股票型基金,诸如此类荒唐的事情是值得引起投资者高度重视的。 第三、基金经理历史业绩。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,但历史又总是如此相似。考察基金经理的过往管理业绩,并不能起到预测未来业绩的作用,但是却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。一些过往业绩战胜率高的基金,在未来往往不至于会表现太坏,这或许是马太效应的一个佐证。 第四、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风格。不同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总是千差万别,无所谓好坏,关键在于基金经理能否在“知行合一”的前提下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收益。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,也要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。比如,有些基金经理崇尚深度价值挖掘,并在投资过程中不作择时,这类基金的业绩表现波动可能会比较明显,典型的如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经理萧楠,其投资风格属自下而上选股型,其对个股所属行业也有深入研究。另外,从投资风格上看,有些基金经理偏好成长股,典型的如国泰金龙行业混合基金经理杨飞等。 第五,基金经理资产管理规模。虽然很多投资者会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挑选基金上,但因为基金差异带来的收益差距其实是最少的,真正影响投资收益的是资产配置,即可以利用股票、债券、期货、期权等金融产品来提升资产配置效果。有资深基金管理人对叨姐说,管理资金规模少于10个亿,根本谈不上什么资产配置。另外,除了有稳定的资产配置,还必须得有正确的资金投入结构。 叨姐查询资料,发现资深老基民“老揭”总结的《中国基金经理炒股能力榜》不错,引用文中供各位参考: